P2 人物
70后的务实“网络观”
商务中心 马永红
在我们那个年代,信息传播速度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,陪我们度过童年的,大概是弹弓、陀螺、铁环、玻璃弹球、毽子之类的小玩意儿。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电脑操作,那会儿还不是QQ、微信、微博流行的年代,关于社会讯息也都大部分来自于电视。即便是现在,网络通讯如此发达的年代,些许人还是会保有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。我们的思维逻辑比不上80后的缜密周详,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不上90后的天马行空,但是我们跟互联网的相处,却甚是融洽。实在,应该是我们70后这代人对于互联网最本质的需求。
互联网带给我们这代人的欣喜之处,应该是它强大的通讯与资源讯息分享功能。“六度分割理论”曾提出:这个世界上,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,也就是说,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。互联网的发展,让这一理论慢慢变为可能。尤其对我们70年代的人来说,有很多10年,甚至20年不曾联系的朋友,现在通过微信共同好友推荐,互加微信。我们不需要经常打电话问候,通过微信圈状态更新就能知道大家最近在忙些什么。我们用微信,留住了70年代人觉得值得去回味和珍藏的友情。
微博、淘宝、12306、支付宝、美颜相机……对于这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类新奇APP,我们大都持 “走马观花”的态度。生活中,我们更偏向于关注各类社会公共议题。而工作中,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,了解更多专业知识。譬如,在互联网上寻找合适的品种;了解产品的成分,优劣势;关注各类医药新闻网,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。
互联网于我们而言,并非生活、工作中的“必需品”,在保持与互联网发展步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,我们再从中获取我们想要的讯息。